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李国华教授为太阳成官网师生讲学

2022-06-17 作者:图/韦明刚 文/郭津启 点击量:

   2022616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李国华教授应邀为太阳成官网师生做了题为“现代主义的车站以卞之琳的《车站》为中心”的学术讲座。赵牧教授主持讲座,122cc太阳集成游戏官方网站相关专业师生参加。

             

李国华教授从庞德那首著名的《在地铁车站》切入,枚举了该诗多个版本的汉语译文,分析比较了不同译者之间的审美差异。深入文本分析,引发了深思:庞德作为诗人,他为什么看上去对地铁这一现代事物视而不见、却又对人群中连续出现的美丽面孔念念不忘?他从现代器物及其所关联的人类移动方式中所感知到的,为什么是幻影呢?

通过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李国华教授转入现代主义诗歌写作与现代性经验复杂关系的解读。李国华教授借助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中波德莱尔对现代主义的感受的解读逻辑来理解庞德。紧接着,他又以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中的名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和庞德的《在地铁车站》做对照,认为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带有古典气息的怅惘之情,后者则是着意经营一个永恒的此刻。

关于对卞之琳《车站》的解读,李国华教授先是从外部研究开始,挖掘诗人当时的处境以及藏在诗集《装饰集》中爱情上的蛛丝马迹,再结合文本内部感受诗人卞之琳单相思带来的如“窗内蜜蜂”般的焦虑和“梦中的小地震”。此外旁征博引了废名在《新诗讲稿》中关于卞之琳《车站》的解读,并且借助同时代徐志摩和陈三立有关火车和车站的诗歌作为比较阅读,从更多方面把握卞之琳的《车站》。

最后李国华教授认为,如果说在庞德的《在地铁车站》那里,可以感受到的是一种对于美丽面孔的念念不忘,是现代主义的抒情诗,那么,在卞之琳的《车站》那里,可以感受到的则是一种对于被外在力量控制的惶恐,是现代主义的反抒情诗。虽然都在抒写永恒的此刻,但庞德带来的是美丽的回忆,卞之琳带来的是焦躁的反抗。

讲座最后,赵牧老师做了精彩点评,李国华教授和现场以及线上的同学就讲座中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同学们的提问涉及多个学科多个维度,李教授一一给予解答。